清透無雲的白天,讓東海岸呈現一片的湛藍。純淨大海餵養著沿岸居民的生活,無論捕撈漁業、沿岸養殖業都能在此蓬勃發展,因無工業開發的汙染,彷彿所有生命依著大海而樂活著。

認識台11線白蝦是在2017年,當時跟王爸一起站在蝦塘上,遠眺著無邊的海天一線,這才知道,原來養蝦人的日常視野竟是如此的令人欣羨,同時也是第一次知道成功白蝦的獨特。

 

太平洋海的滋味。

農產與環境的關係密不可分,成功鎮因地勢缺乏地下水,又恰好鄰近太平洋,因此造就了純海水養殖的水產工法。蝦農王爸用十多年的光陰,研究出高密度養蝦的環境,打造深達兩米的蝦塘,相較於西部土池子的養殖環境而言,深度更深、水池也更加乾淨。

 

諾大的蝦池,四邊打水車不斷轉動馬達,飛濺出細白的水花。大多數時間,一座蝦場幾乎只仰賴一個人力看顧,細心餵養蝦群的王爸,每隔幾個小時就得背著一籃飼料,以一日四次的頻率,沿著池塘邊,一勺勺地畫出飼料的拋物線。

成功鎮地勢因缺乏地下水,所有養殖產業幾乎都使用純海水養殖,也因這裡擁有豐沛的日照、和煦溫暖的氣候,才能純粹仰賴陽光、海水營造出一個健康、安全的飼養環境。

 

順天而為的細節掌控

 

「養蝦,不是說真的有多辛苦啦,只是養蝦的風險很高,養魚可以用藥,但養蝦卻無藥可用,所以當蝦子越養越大,需要承擔的風險也更大,從放苗後一路到收成,養蝦人有將近6個月的時間不能休息間斷,最難熬的是祈求一切順利的心理壓力。」王爸如此說。

蝦農像是用運氣賭一把人生似的,充滿著許多難以掌握的變因,只有極盡可能小心控制。仔細觀察一切水面上的環境狀況、水面下的細微線索,包含氣候變化、水質酸鹼度、蝦子進食情形、成長速度、活動力、水藻的變化、生長密度、殘餌的汙染等一切動態。

 

純海水天然的水藻養殖法

白蝦其實在淡水或海水的環境中都能生長,台11線白蝦因以全海水方式養殖,水中的鹽度至少會達到3度以上(鹽度:指海水內鹽的含量,即每公斤的海水平均約含30公克以上的鹽類)。當水質越鹹,蝦子就成長的越慢,因慢慢地長,相對肉質更加扎實有彈性。

 

養蝦前,得先在池子裡培養天然藻類,藻類是養殖白蝦的過程裡,一個很重要的成功要素。底棲性動物的蝦子,常躲在岩縫之間,蝦池必須具備良好的遮光性後,才能夠放苗,高遮光性使得蝦子容易進食、有安全感,自然生長的更加健康,加上嚴格管控水質,每尾白蝦的肉質自然而然結實鮮美。